人工智能背景下如何建设一流职业院校(上)
来源: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0-02-05 09:28:30
原标题:人工智能背景下如何建设一流职业院校(上) 作者:陈秋明
人工智能技术正渗透并重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经济活动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甚至社会结构。高职院校须主动转型以适应时代要求。如何转型?能否在转型中建设一流职业院校?是新时代职教战线必须面对、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关 键 词:
人工智能 职业院校 建设路径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这是我国首次在政策层面提出建设一流职业院校的目标。如何落实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对高职院校来说,任务紧迫,形势严峻,亟待探索。科技是影响未来教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将颠覆现有很多产业的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实现多领域融通,重构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甚至改变人与世界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贺信中明确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据麦肯锡研究,人工智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达1.4%至1.8%。面对人工智能发展大势,高职院校必须主动转型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转型?能否在转型中建设世界一流职业院校?这是必须面对、必须答好的时代命题。
一、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征
2016年3月,谷歌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Alpha Go战胜韩国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成为里程碑式的公共事件。这一事件刷新了社会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成功使之再次成为社会话题的中心,掀起了人工智能热潮。从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开始,人工智能发展已60多年,目前正处在人工智能浪潮的第三波。和前两次不同,在这一波人工智能热潮中,人工智能技术已开始广泛渗入和应用于诸多领域,包括社交媒体、工业自动化、电子商务、交通出行和物流、安防、医疗和教育等,展现出巨大潜力。几乎所有人都隐约感觉到,一个新时代即将来临。在人类生产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曾经用畜力、机械力、电力替代人力,而在即将到来的时代中,人类引以为傲的智力会被“外包”和替代,这种替代将以超越以往经验的速度发生,这将意味着什么?
(一)大量工作岗位会消失
世界银行《2016年世界发展报告:数字红利》预测:中国目前55%~77%的就业岗位容易在未来因技能含量低而被人工智能技术取代,印度的比例为43%~69%,经合组织国家为57%。BBC援引牛津大学学者Osborne等关于“人工智能对未来职业的可替代率”数据体系进行职业预测:不仅那些可通过标准化训练的人才如电话销售员会被大量替代(可替代率达99.0%),“程式化强、重复性高”的高级脑力工作者如会计师也会被大量替代(可替代率达97.6%),只有那些强调“创新、沟通和深入思考”的工作者如软件开发人员被替代的可能性低(可替代率仅8.0%)。[4]仔细观察和分析这些可能要消失的工作岗位,不难发现,职业院校目前培养的学生所从事的岗位与这些即将消失的岗位有很高的重合度。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工作岗位大量消失之后,数量庞大的劳动者是否有途径通过再培训掌握新技能、重新就业?麦肯锡为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提供的报告指出,到2030年,多达3.75亿的劳动者,或相当于14%左右的全球劳动力需要更换职业类型,而中国就有近1亿。
(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手工业时代,个性化定制是最流行的生产方式。随着规模化、标准化流水线大工业生产的实现,围绕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很难实现。当前,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升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标准化流水线制式,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渐成主流。这种情况下,适应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表面上,个性化制造模式下的客户需求是零散的、非标准的,但将规模巨大的需求整合起来之后,便可基于大数据技术分析、聚类并挖掘其中的深层次标准,将“零售”转化为“集采”,并通过智能制造满足众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达成定制领域难以实现的客户规模效应。可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生产过程由单一、重复的流水线生产模式转变为大规模、个性化、自动化的智能制造模式。
(三)人类社会将进入精神世界
1999年消费互联网刚兴起时,绝大多数人很难认识到未来5~10年互联网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衣食住行及工作娱乐等各方面都将无法脱离互联网。这就是科技带来的颠覆性,未知远大于已知。由于智能制造、智能服务取代人类大量的工作岗位,而人工智能不需要休息、也不需要薪水,将大大提升企业运转效率,人类的物质财富将极大丰富。同时,人工智能可让人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闲暇时间将越来越多,人类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哲学问题、陪伴家人、出门旅游,感受精神世界的美好,将物质财富的创造留给“更能干活”的机器。不妨大胆预测,未来人类社会将会超越物质世界进入精神世界。
一THE END一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新闻